打開巴黎咖啡館的大門
什么是巴黎最迷人的東西?巴黎鐵塔?巴黎圣母院?巴黎凱旋門?法國曾對160個美國觀光客做過一次調查,很意外的,這些都不是。答案竟是巴黎的咖啡館。巴黎如果少了咖啡館,恐怕巴黎變得一無可愛。
20世紀初葉,法國國內國外沒有重大用兵之事,社會一片祥和之氣。因此文風興起,藝家崢嶸,大家閑來無事,喝杯咖啡,成了風氣,有人把這時代稱為“咖啡文化時代”。在咖啡文化中,以巴黎拉丁區最為藝文人士所好。因為拉丁區原就是文化區,而區內又咖啡館林立。藝文人士為公為友,難免啜上一杯。因此這些咖啡館里留下了不少藝文佳話,到現在還為人傳誦。這些咖啡館,大多集中于一處,其中尤以Dome、Select、Rotonde及圓頂(La Coupole)四家最為藝文人士所喜。而這四家的所在,又恰成鼎足位置,因此藝文人士把這一個小區稱為“文化的金三角”。
對于癡迷咖啡的人而言,巴黎河左岸流浪著咖啡香的街道,永遠有最值得回味的香醇空氣。
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,而是環境和情調,大多不愿閉門“獨酌”,偏偏要在外面湊熱鬧,即使一小杯的價錢足夠在家里煮上一壺。他們也不是匆匆喝了拉倒,而是慢慢的品,細細的嘗,讀書看報,高談闊論,一喝就是大半天。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,自覺不自覺的表達著一種優雅的韻味,一種浪漫情調,一種享受生活的寫意感。可以說這是一種傳統獨特的咖啡文化。正因為如此,法國讓人歇腳喝咖啡的地方可說遍布大街小巷,馬路旁、廣場邊、河岸上、游船上、甚至艾菲爾鐵塔上。而形式、風格、大小不拘一格,有咖啡店、館、廳、室。而最大眾化、充滿浪漫情調的,還是那些露天咖啡座,那幾乎是法國人的生活的寫照。難怪注重品味的法國人有一個傳統說法,在塞納河邊叫人換一個咖啡館也許比換一種宗教還難!一個地道咖啡館,常客不僅決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咖啡館,連來咖啡館的時間和坐在哪張咖啡桌上的習慣都是固定不變的。